在目前形势下,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应完善银行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制度,鼓励银行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府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和各类务实融资渠道发展。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保险业持续深入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和绿色投资理念。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23万亿元保险资金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地区商业银行日益普遍积极运用数字化经营新理念、新打法、新工具,提升金融服务新业态、新客群能力,通过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与产品研发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助力建设科技强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业内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银行业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三农”支持政策,助推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重点领域支持,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科创助力贷”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上海银保监局联合开展试点,具体由创业中心、创业基金会以及上海5家试点银行合力推出,具有无需抵押或担保、贷款利率不高于4.5%、审批高效、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等特点,契合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快”的需求。
以融促产、以融兴产,绿色投融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相关业务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当中。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只有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才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生活地点的转变意味着上亿人面临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迫切的需求。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强国建设,多次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世纪疫情冲击,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
今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提速。中诚信研报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新发行绿色债券40只,发行规模合计692.92亿元,其中11只为碳中和债券,规模143.19亿元。整体来看,今年1月份绿色债券发行量为去年同期的4倍多,发行规模约为去年同期的7倍多。
溧阳历届政府领导都很重视绿色生态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溧阳粗放发展模式开始为绿色发展让路。
稳外贸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运费、原材料成本、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加重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负担,稳外贸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经济加速向新动能、新产业、新消费方向转型升级,需要以资本市场为载体的直接融资体系的推动和引导。2019年以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成功试点,为国内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开局,为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现有金融体系中,融资租赁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态,能够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部门加强绿色金融制度、环境、机构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政策、产品、研究创新。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人行上海总部积极推动上海地区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深了就是凝聚力。李业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作用,采取实地调研走访、精准对接需求、下沉服务重心、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对民营企业服务,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江苏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从整个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8.8%,2025年规模将达到98.9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小微金融增量空间十分广阔。
伴随绿色低碳社会的建设,各项措施不断落地,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既是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背景下,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助力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能力,持续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金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