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补充修改主要集中在稳经济、促创新、惠民生三个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月10日上午,雄壮的国歌声在人民大会堂回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落下帷幕。
迈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落地支持政策,加大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产品服务创新等方式提升服务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并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罕见病药物方面,即便是“惠民保”,纳入的药品数量也相对较少。一方面,罕见病的发病率确实较低;另一方面,罕见病药物价格相对较高。但相对于基本医保与普通商业健康险,一些“惠民保”产品至少已经将少量罕见病药物纳入保障范围。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稳”,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铺展的各项事业发展新图景中,保险业已有明确的落笔着墨之处,从保民生到稳外贸,继续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还活跃着许多女代表和女委员的身影,她们迷人的微笑、温柔的话语、细腻的思考成为两会上履职尽责、参政议政最有力的“她力量”。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带着全国人民的嘱托和期待走进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共议发展。
今年两会,“委员通道”迎来了第五个年头。与去年一样,政协委员与媒体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隔空问答”。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踏着春天的脚步,肩负人民的期待,齐聚一堂建真言、谋良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2022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接下来财政政策如何发力指明了方向。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这一提法十分必要。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我国出口形势良好,但受原材料、人工、运费等涨价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今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外贸、稳外需,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支持力度,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创新发展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8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分三组走到镜头前,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受媒体记者的“云采访”。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如约开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相继亮相。50余分钟时间,9个问题,三位部长直面民生关切,干货满满。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我国银行业精准发力,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落实落细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现稳中有降。毋庸置疑,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奋战在银行业一线员工的努力。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时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稳”字共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