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同比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循环的系统性要求,意味着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从畅通整体经济大循环的系统观出发。
面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结合“双循环”的战略布局和时代形势,未来国内价值链的发展将凸显相互促进的两大趋势。
2021年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国金融科技将迎来守正创新、合规发展的一年。
根据估算,2003年至2019年间,我国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398和0.2369,各要素增速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所面对的新情况,下一步应围绕和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货币政策持续应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这两大宏观经济问题挑战的能力;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以政策确定性引导预期、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尽快向潜在水平恢复,长期将经济增长保持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强化面向“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发展目标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快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注重政策协同配合,以政策协同进一步激发货币政策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以来,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稳中求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中央明确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但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的进程将会不可避免地减缓,这从客观上对我国进一步实施金融开放形成了不利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展望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之后疫情全球蔓延的潮水必将退去,而全球刺激政策的潮水也将随之逐步消退。
金融创新肯定会超前于现行法规,金融科技会随着科技、市场需求、金融业发展等变化而迭代更新,但监管规则却相对固化,监管需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更需前瞻性,并不宜过于具体和细化。
展望“十四五”,中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重要的“压舱石”,需要金融业强化使命担当,把握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适应新变化、新特点,为扩大内需和畅通循环提供不竭的动力,贡献更大的力量。
国内外气候变化专家的研究显示,中国有条件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资管大时代》这本书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监管制度设计的沿革,同时还详细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资产管理市场的特点和实践。
商业银行深化大数据治理工作已势在必行,只有做好大数据治理工作,才能开展更为精准的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运营优化等,实现从数据向价值的升华,真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扶贫脱贫工作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不仅应承担扶贫工作任务,更应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科技资源,在扶贫工作中研究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模式。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央行基层行干部队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大力推进干部交流作为培养干部、历练干部的重要方式。
浙江农信庆元农商银行强化企业金融服务
送金融服务上门,助力首季开门红
玉环农商行开展助农保春耕“暖春行动”
农发行四川眉山市分行绿色信贷助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