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信美相互人寿资产总额为201.4亿元,同比增长111%;2021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25亿元,同比增长93%;持续两年实现当年盈利,2021年净利润达2.14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国人寿积极融入北京疫情防控大局,总部各机构全面压紧压实防控责任,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政策,推动疫情防控制度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
从日前举行的北京保险业保供稳民生专题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保险业通过升级服务方案、开发专属产品等多种手段,助力首都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启动2022年“保险有未来,就业大舞台”线上招聘公益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保险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参与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提供就业机会1700余个。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自4月8日启动2022年“保险有未来,就业大舞台”线上招聘公益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保险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参与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提供就业机会1700余个。
当前,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区域、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金融时报》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北京保险业保供稳民生专题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保险业通过升级服务方案、开发专属产品等多种手段,助力首都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在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背景下,为引导北京地区保险业相关机构持续聚焦民生和实体经济,更好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和治理,北京保险行业协会面向会员公司发出倡议书。
5月25日,2022年度上海“沪惠保”开启线上预约投保。“沪惠保(2022版)”在2021年版基础上,保障升级,将CAR-T治疗药品和海外肿瘤特药纳入保障,保费为每年129元,可获得医保范围外最高310万元的医疗保障。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正从“面对面”逐渐转向“线上化”。《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北京银保监局了解到,农户可通过电话、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轻松实现线上投保信息采集、标的查验、保单签发、出险报案及赔款支付等全部功能,由此全年可减少因承保、理赔产生的人员接触超过30万人次。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情况,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5.03亿元。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日前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2022年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倡议书》,倡议保险资管机构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落实好“1+5”帮扶思路。
继近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时多次提及保险资金运用后,银保监会又于日前发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文件。从中不难看出,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成为监管部门引导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途径。
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防控风险是底线更是基石,而这离不开构建有力有效的监管体系。2018年4月8日,银保监会正式挂牌运行,揭开了我国保险业监管的崭新篇章。成立4年多来,银保监会通过严守风险底线、优化保险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保险业健康平稳运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5月9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其中要求保险业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针对性降低短期险费率,优化理赔条件,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为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出台具体措施,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此同时,银保监会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得到保险机构积极响应,相关保险产品在疫情中为新市民提供了一定的保险保障。
作为总部在上海的重要的民生保障金融机构,中国太保早在3月14日起便启动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在岗应急值守工作,并于近期集团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主动应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体部署,以产、寿险上海分公司等驻沪单位为代表,各级机构、各一线服务岗位,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创新服务模式,延长服务时间,畅通理赔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用服务保障民生。
再保险作为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重大灾害、保障国计民生、平滑财政收支、助力构建韧性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主力军和主渠道,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产险”)多年来深耕巨灾风险管理,助力完善国家巨灾保险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当前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再保险在巨灾风险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建议,专访了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其中包括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如何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一环,农业保险如何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进行了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作为保险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险经纪机构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瞩目成效,2001年成立的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长安”)作为中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先行者,是业绩稳居行业前列的央企金融单位。近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保险中介市场转型、科技赋能等话题,《金融时报》记者对英大长安党委书记、董事长孔旺进行了专访。
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守住两条底线尤为关键。与以往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保险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主要集中在守住两条底线。了解作出这一安排背后的意义,有助于各方更好地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北京市应急局、市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市商务局戮力同心,主动作为,联合出台六项措施,支持参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在云南总投资金额超7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寿险云南省分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方面持续探索实践,积极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
记者日前了解到,近期,面对北京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中国人寿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生产不停歇、服务“不打烊”,全力做好首都防疫抗疫金融服务,用使命和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堡垒。